科创筑梦,挑战未来。10月27日—31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办。我校《共鸣、共情、共行: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叙事机制的传播效果与优化路径研究报告》《壮美彩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壮族绣球的推广与传承的调研报告》获全国主体赛二等奖,《高质量协商何以达成:民族地区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逻辑——基于广西9市的调研》获三等奖,这是我校建校以来在该项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作品《共鸣、共情、共行: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叙事机制的传播效果与优化路径研究报告》由我校beat365官方网站梁罡、罗利玉老师指导,团队共由王甜甜等6名成员组成。作品从解决党的理论宣传队伍在面向青年群体传播效果不佳的实践问题出发,从建设成效、情感态度、现实意义、面临挑战四个维度进行考察,挖掘党的创新理论面向青年群体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和新趋势,把握当代青年思想脉搏,设计基于青年实际生产生活空间的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叙事机制,提升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叙事高度、情感温度和覆盖广度,让党的创新理论甜味沁入青年的心田。
作品《壮美彩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壮族绣球的推广与传承的调研报告》由我校电子信息集团文春明老师指导,团队共由唐梦蕾等8名成员组成。作品基于非遗绣球的传承研究,意在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推广之路。团队通过调研非遗文化本源、非遗文化传承现状、非遗手艺人和非遗市场,结合多方访谈、发放问卷、数据整合分析,实践非遗与科技相融合、新型非遗产业链模式等创新手段,探索适合新时代的非遗文化传承之道,解决非遗文化传承难的难题。
作品《高质量协商何以达成:民族地区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逻辑——基于广西9市的调研》由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集团胡佳、李晓昀老师指导,团队由郑子吉等8名成员组成。他们的作品通过对广西9个设区市17个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点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影响议事协商结果有效性的条件变量与核心要件,科学论证与归纳广西村级议事协商的创新实践模式,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次剖析民族地区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逻辑,提炼高质量协商达成的路径选择。以基层“小协商”促进民族“大团结”,以“广西经验”丰富“中国之治”,让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族地区的沃土中不断茁壮成长。
指导老师与团队成员合影
我校获奖团队合影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集团、全国学联、贵州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编辑:邓思馨 校对:刘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