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安排
主会场 6月27日 (星期一)下午 | 思源湖校区扬帆楼109学术报告厅(线下) |
报告时间 | 单位 | 报告人 | 特邀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15:00-16:00 | 广西大学 | 陈建华 教授 | 矿物浮选配位化学理论 | 蓝丽红 |
16:00-16:30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主会场 6月28日 (星期二)晚上 | 思源湖校区扬帆楼109学术报告厅(线下) 腾讯会议ID: 358-915-805(线上) |
报告时间 | 单位 | 报告人 | 特邀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20:00-21:00 | 中国科集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杨敏 研究员 | 基于水下光照调节的水库产嗅藻原位控制 | 刘绍刚 |
21:00-21:15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主会场 6月29日 (星期三)上午 | 思源湖校区扬帆楼109学术报告厅(线下) 腾讯会议ID:397-126-275 (线上) |
8:30-8:45 | 化学化工集团院长谭学才教授致开幕词 |
报告时间 | 单位 | 报告人 | 特邀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8:45-9:45 | 华东理工大学 | 辛忠 教授 | 基于聚苯并噁嗪类材料的极端浸润表面构建与调控机制 | 蓝平 |
9:45-10:00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10:00-11:00 | 北京大学 | 郭少军 教授 | 应变催化:材料、理论与应用探索 | 米艳 |
11:00-11:15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主会场 6月29日 (星期三)下午 | 思源湖校区扬帆楼109学术报告厅(线下) 腾讯会议ID: 397-126-275(线上) |
14:00-14:15 | 化学化工集团院长谭学才教授致辞 |
报告时间 | 单位 | 报告人 | 特邀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14:15-15:1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徐春明 院士 | 双碳背景下化工学科发展思考 | 雷福厚 |
15:15-15:30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15:30-16:30 | 大连理工大学 | 彭孝军 院士 | 生物活性染料:从靶标识别到肿瘤诊疗 | 谭学才 |
16:30-16:45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16:45-17:45 | 清华大学 | 刘铮 教授 | 工业酶催化剂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 林日辉 |
17:45-18:00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18:00-18:30 | 双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 | 谭学才 雷福厚 |
主会场 7月1日 (星期五)上午 | 思源湖校区扬帆楼109学术报告厅(线下) 腾讯会议ID: 114-237-465(线上) |
报告时间 | 单位 | 报告人 | 特邀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10:00-11:00 | 中国科集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张铁锐 教授 | 水滑石基纳米光催化材料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 | 米艳 |
11:00-11:30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主会场 7月1日 (星期五)下午 | 思源湖校区扬帆楼135学术报告厅(线下) |
15:15-15:30 | 化学化工集团院长谭学才教授致辞 |
报告时间 | 单位 | 报告人 | 特邀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15:30-16:30 | 广西大学 | 王双飞 院士 | 双碳背景下中国造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 雷福厚 |
16:30-17:00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主会场 7月2日 (星期六)下午 | 思源湖校区扬帆楼109学术报告厅(线下) | 谭学才 |
报告时间 | 单位 | 报告人 | 特邀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15:00-16:00 | 桂林理工大学 | 梁福沛 教授 | 稀土配合物的结构、组装过程与性能研究 | 边贺东 |
16:00-16:30 | 提问及讨论时间 |
报告人简介:
彭孝军, 中国科集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化工集团院长、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高端化学品专委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委会主任、日用化学专委会主任,2017年当选中国科集团院士。主要从事精细化工研究,包括高性能染料、荧光探针、有机光学材料等,在数码彩色打印、血液细胞分析系统等领域获得产业化应用,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徐春明,中国科集团院士,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2019年当选中国科集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碳中和未来技术集团院长。曾任《Energy & Fuels》副主编、《SCIENCE CHINA(CHEMISTRY)》和《中国科学(化学)》等编委,担任《化工学报》《燃料化学学报》《Petroleum Science》等杂志编委。出版本科教材1本、专著4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6件、中国发明专利102件,其中实施转化48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王双飞,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九大”代表。现任广西一流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学位委员会委员;曾任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集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和第七届学科评议组轻工技术与工程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轻工类分委员会委员、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际木材科集团院士、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造纸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在纸浆清洁漂白与造纸废水高效处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保障我国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1项,以及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授权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发明专利12件,中国发明专利44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9篇,其中JCR一区Top论文35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
刘铮 教授,198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在该系获得学士(1987)、硕士(1989)和博士(1993)学位。1993-1994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生命理工学部进修。1998年在清华化工系晋升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化工系系主任(1999-2006),挂职吉林省白城市市长助理(2007-2009),新疆大学副校长(2011-2014)。现任清华大学探微书院院长,教育部化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委员。长期从事生物化工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①蛋白质构象转换调控及其在蛋白质折叠和分离中的应用,②工业酶催化剂构建技术及其在工业催化中的应用,③微生物反应工程及其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④天然产物调控肠道菌群及其在强化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 130余篇,专利授权10项。已培养研究生逾50名,其中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1人,毕业生在国内外高校、企业和政府机构承担重任,多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获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奖(2004,2018,2020),获得全国高等beat365优秀骨干教师奖(200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宝钢优秀教师(2016)。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杨敏 研究员,中国科集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ACS EST Water副主编。长期从事水质风险识别与控制技术研究,在饮用水嗅味、制药废水耐药基因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两虫”等病原微生物检测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成果在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和政府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提升了我国水质风险管控能力。创建了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集团-发展中国家科集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等科技创新与合作平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集团杰出成就奖、发展中国家科集团区域奖。
辛忠,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多相结构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第八届化工学科评议组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beat365化工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化工高等教育》主编。主要从事材料化工、低碳化工和微化工等方面的研究.着重聚烯怪微纳结构调控、聚合物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合成气制低碳化学品等相关基础及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中国石化等科研项目40余项,申请专利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和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主编出版《化学工程与技术》、小分子调控聚合物大分子结晶》等教材及专著7部,参编英文专著2部。在AIChE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IE&CR,Polymer,Langmuir,化工学报等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种学术论文40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100余名。
郭少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科学家座谈会代表;获首届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Small青年科学家创新奖、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讲座奖;长期从事燃料电池、绿色氢能、二氧化碳转换、储能电池和电化学传感器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NSC子刊(23)、AM/Angew/JACS(57)等高影响力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所有论文被引5.4万余次,h指数125;2014-2021连续八年入选汤森路透/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化学、材料);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全球前800)、斯坦福大学全球顶尖科学家(全球前2500)、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材料、化学)。
张铁锐,中国科集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集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化学学士,吉林大学有机化学博士。之后,在德国、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底受聘为中国科集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量转换纳米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在Nat. Catal.、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JA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90余篇,被引用27000多次,H指数90,入选2018-2021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9项,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40余次。2017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曾获国家基金委“杰青”、英国皇家学会高级牛顿学者、德国“洪堡”学者基金等资助、以及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s Award in NanoEnergy 2019和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兼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以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Solar RRL、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ChemPhysChem、Carbon Energy、Innovation、SmartMat等期刊编委。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梁福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认定D层次人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教育部高等beat365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功能配合物、具有生物活性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面上5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7项。已在J.Am.Chem.Soc.、J.Mater.Chem.C、Inorg. Chem. Front.、Chem.Commun.、Inorg.Chem.、Chem.Eur.J.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30多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持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与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陈建华,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国际上率先将密度泛函理论引进矿物加工领域,开辟了矿物浮选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方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金属离子作用的配位理论,解决了矿物晶体与浮选药剂分子难以统一描述的重大难题,创建了矿物浮选配位化学体系;开发出多个具有靶向作用的浮选捕收剂和抑制剂,实现了铜铅锌钼等多金属资源的清洁高效分离,目前新药剂已经在国内和国际多个矿山获得工业应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国际专利10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多部专著被翻译为英文和俄文。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SCI他引2000多次。2020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Top2%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