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主讲人:潘悟云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时 间:2016年10月11日下午15:30-17:00
地 点:多媒体205教室
欢迎各位师生参加!
【学者简介】 潘悟云教授1943年生于浙江温州瑞安。中国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专家。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兼职博导,《语言研究》编委,《语言科学》编委,《民族语文》编委,《中国语文》编委,《东方语言学》主编。出任过上海社联副主席,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大陆地区理事。
潘悟云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历史音韵学、方言学和东亚语言历史比较,多有建树,尤其是上古汉语辅音的研究,在国际上有公认的突破性成果。如他指出上古汉语*l-在短元音前变中古的以母,在长元音前变中古的定母,并对之做出语音解释;上古存在小舌塞音,它们分别变作中古的影、晓、匣、云;上古匣母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舌根浊塞音,一个来自小舌浊塞音等。
潘悟云教授十分重视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他是国内最早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汉语音韵学、方言学、民族语言研究的学者之一。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经评审获优秀等级,并已在多个单位使用,这使古今汉语和汉语方言间的大规模历史比较成为了现实。由他主持研发的“计算机语言田野调查系统”为教育部有声语言数据库计划的专用软件,正在全国推广使用。在汉语方言学研究方面,他指出汉语方言史的研究必须在作历史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西方的历史比较法,同时主张以各个历史层次面貌的构拟来取代原始语的构拟。在他的一些汉语方言研究论文中,他用历史层次分析法解释了以往方言史观所不能解释的方言现象。
潘悟云教授注重语言研究和现代技术的结合。近年来,上海高校历史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东亚语言数据库,汉语方言数据库1100个,民族语数据库330个。他主张用数据库技术、数字挖掘技术、建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东亚多种语言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数据比较和分析,这将使比较语言学研究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最近,潘悟云教授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即将完成。这一平台的建立,将改变汉语方言的研究格局。
潘悟云教授出版了《温州音档》、《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自选集》等专著,发表论文百余篇,其成果两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四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政府特殊津贴。
潘悟云教授的学术研究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他先后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法国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研院等单位作学术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